漫步寰宇 敢问苍穹——纪念钱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2020-08-09 0

 

2016年4月24日国务院决定,自2016年起,将每年的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1970年的这一天,中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今天(2017年12月27日)是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与空间物理专家,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方案的总体负责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钱骥先生是原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创建者之一,从1950年到1968年,在该研究所工作长达十八年之久。他为我国的人造卫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骥

钱骥(1917.12.27—1983.08.18),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原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

 

1943年,钱骥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理化专业。

 

1950年,与赵九章等十八人共同创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后担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

 

钱骥是中国地球物理学科的主要创业者之一。

 

1947年,受聘为中央气象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协助赵九章先生开创地球物理研究。为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质量,钱骥提出应建立规范,进行定期仪器标定,研究制造适合中国国情的气象仪器,是气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后,钱骥早期曾研究地磁和地震波,协助李善邦进行地震台站网布局规划。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钱骥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空间科学事业的创建工作。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期间,他开拓空间物理学新领域,认为人造卫星上天是空间探测的新里程碑。他协助赵九章对空间科学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国外信息。鉴于人造卫星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的重要意义,他积极倡导发展中国自己的卫星,负责组建空间物理探测机构,负责卫星研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为了探索发展中国空间技术的途径,1958年,钱骥参加中国科学院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回国后,他与赵九章、卫一清研究空间探测的思路,提出发展我国空间技术的五条意见:“以火箭探测练兵,高空物理探测打基础,不断探索卫星发展方向,筹建空间环境模拟实验室,研究地面跟踪接收设备。”,为人造卫星做准备。

 

1958年10月,钱骥(右二)作为中国科学院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成员访问前苏联。图为代表团部分成员参观雅尔塔里海港。左起:杨嘉墀、何大智、彼得罗夫斯基、中国留学生、卫一清、赵九章。

50年代末,钱骥协助赵九章领导地球物理所二部工作,着手落实探空火箭研制工作。1960年他直接领导总体组,主持并成功研制了箭头总体、遥测、雷达跟踪、天线、电源和环境模拟以及探空火箭箭头等探空技术和探测仪器,多次探测试验成功。

 

1958年10月代表团在前苏联克里米亚疗养院。左起前排:钱骥、杨嘉墀、杨树智;后排:叶先生(地球物理所派遣到克里米亚天文台的研究生)、卫一清、何大智。

 

火箭测高空风,是导弹武器、核爆炸试验急需的项目。1963年,在钱骥领导下,液体火箭将镀锌玻璃丝和铜丝抛入空间,成功地测得高空风。通过S波段雷达反射,跟踪金属丝云的飘移轨迹,从测量的坐标、速度、加速度及方位,可计算出高空风速、风向,为卫星发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1958年10月钱骥(左)、卫一清(右)参观前苏联克里米亚天文台。

1965年5月,在国际卫星系列规划会议上,钱骥报告了《发展侦察卫星的设想》,提出了“侦察卫星为两弹配套的武器,为两弹的耳目”建议。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正式组建卫星设计院,即“651”设计院,任命赵九章为院长,钱骥为技术负责人,主要技术力量为地球物理研究所二部第一研究室和中科院力学所。在赵九章和钱骥等的主持下,全面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方案设计,拟定各分系统的设计指标,组织协调分系统的设计和研制,安排落实了近200个预研和试制项目,组织了卫星研制全国协作网。10月至11月,在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上,钱骥又报告了《关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初步意见》,就卫星系统方案、目的任务作了详细的说明。

 

1967年底,中央最后审定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方案,决定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并正式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同时中央要求,卫星上天后要“上得去、抓得住、测得准、看得见、听得到”。

 

1970年4月24日是中国人民应该永远铭记的日子,这天的21时35分,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发射,21时48分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成功了!

 

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总装车间和音乐盒

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从此宇宙空间有了中国人的声音!

纺织女工在欢呼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早在60年代初期,钱骥曾多次建议将“返回式卫星”列入国家规划,并且作为重要发展项目。1965年,钱骥即开始探讨返回式卫星方案,带领总体组到有关单位进行调研,征询对返回式卫星应用的需要,提出以发展遥感应用为主的返回式卫星方案设想,对总体指标进行论证。重点抓遥感仪器、返回技术、测控跟踪、姿态控制等关键技术。


1974年,钱骥从军事、政治、经济等因素分析,提出加速发展返回式遥感卫星。1976年,他负责组织返回式卫星总装和发射试验工作,卫星安全返回,达到任务书要求,圆满成功。他还为返回式卫星系列发展做了大量的技术组织领导工作。当返回式卫星取得有用价值资料后,他又积极宣传利用返回式卫星资料为国民经济服务,发挥卫星综合利用的优势,不断提高卫星应用的经济效益。

 

1979年4月,钱骥被任命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并相继担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钱骥先生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办公室

在此期间,他参与组织领导了返回式卫星等科学试验卫星的研制工作;组织论证、提出了“实践二号”卫星的设计方案,确定该卫星是一颗空间物理探测兼新技术试验卫星;论证、提出了加速发展返回式遥感卫星的重要建议,并力促返回式卫星资料为国民经济服务,充分发挥科学试验卫星的经济效益。


在卫星型号系列发展、规划和预研的一些问题上,钱骥都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主持研究,统一步调,协调工作。有一些技术问题,通用性强、涉及面广,如果认识不一致,研究工作就难开展。钱骥主持会议进行研究,使各方面意见得到统一,推进了工作。经过他的辛勤努力,使中国气象卫星、通信卫星等型号研制工作加快了步伐。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和另外22位为我国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事业做出丰功伟绩的科技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

 

 

钱骥先生为中国的人造卫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