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进取 主动服务 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

2020-08-07 0

陶培荣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

受江苏省地质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的委托,我向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做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关于五年来工作的回顾

    第九届理事会成立于2007年10月。五年多来,在省科协、省国土资源厅和中国地质学会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决定》,紧紧围绕国土资源和地勘行业的中心任务,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团结广大地质科技工作者,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促进科学发展,充分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为江苏的推进“两个率先”做出了努力,完成了第九届理事会任期目标,开拓了江苏省地质学会工作的新局面。

 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地勘行业和学科的发展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为地学工作者提供业务交流和才华展示的平台,促进地学科技进步,是学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五年来,学会贴近地质、找矿和生产实际,贴近江苏经济建设,共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学术活动38次,与会者2620人次,交流论文361篇,学术交流和技术推广成效明显。

      1、围绕国土资源管理、地勘行业中心任务和为服务社会、发展经济开展学术研讨活动

      如何满足日益复杂的地质资料需求,让地质资料更好的为地质勘察生产、科研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是地质资料专委会工作的重点。2008年和2010年,地质资料专委会在南京分别召开了全省地质资料用户征询研讨会和地质资料工作新要求研讨会。代表来自省发改委等部门和地勘、石油等行业。省地质资料馆介绍了面向用户推出的服务新举措,各行业的代表发表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为进一步做好江苏省地质资料的收集、管理和服务工作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岩土工程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尤其在国家重点经

济建设、城市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对岩土工勘技术和方法有着十分迫切的需求。2009年12月,岩土工程专委会在苏州召开了学术年会,会议特邀了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教授作学术报告,分别介绍了当今岩土工程领域最先进的应用技术和施工方法,来自岩土、工勘第一线的代表很受启发。

江苏尽管不是矿业大省,但是同样面临攻深找盲、争取找矿突破的重要任务。考虑到汲取国内找矿的新经验和新方法,2009年和2010年,探矿工程专委会分别在江苏盱眙和吉林长春召开了年会。重点研讨了探矿工程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还与国内的同行进行了勘查技术的广泛交流,开拓了江苏代表的眼界。

2009年和2011年,矿产地质专委会分别在南京冶山铁矿和梅山铁矿召开了学术年会。分别针对江苏宁镇地区和宁芜北部地区矿产资源勘查的现状、勘查成果研究和下一步工作进行了研讨。来自各行业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年会。

江苏的无机材料实验测试具一定的技术优势,为了体现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大方向,交流行业间的技术成果,2009年和2011年,测试专委会分别在东海和盱眙召开学术年会,交流论文涉及地矿、环境、建筑、材料科学、农业、制造业、商业等行业的应用,年会评选、表彰了优秀论文,这些论文还以《地质学刊》增刊的方式公开出版。

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是近几年来江苏地质工作的亮点之一。为了交流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的经验,培育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专业意识,旅游地质专委会分别在常熟、盱眙、南京召开3次学术年会。地矿、地质教育、旅游和国土资源等部门的代表参加了年会,年会专门针对盱眙矿山公园、六合桂子山国家地质公园、苏州西山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常熟虞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进行了实例分析、探讨和实地考察。使代表们明确了地质公园申报的程序和地质公园建设的内容等技术性问题。

江苏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给发达地区农业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利用矿物修复技术为改良土壤服务,成为农业地质专委会着力考虑的问题。2009年11月,农业地质专委会在南京召开年会,来自省有关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到会,交流了各自领域取得的科研进展成果,并为今后深入开展农业地质学的研究与合作,以及地质学如何为农业服务提出了很多好建议和意见。

      2、积极承办和参与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学术会议

   积极承办和参与各类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学术活动是我会的重点工作之一。通过这些活动,加强了与国内同行的交流,增进了业务往来,也提升了我会的影响力。

2009年和2011年,我会2次组团参加了中国地质学会召开的学术年会,提交并收编到大会论文集的论文30篇,作者81人次。向国内同行介绍了江苏地矿工作和科研的新成果和新进展。

2007年、2010年、2011年,我会3次参与和承办了分别在安徽、上海、杭州召开的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并分别公开出版了学术论文集等。

2007年—2011年,古生物专委会与江苏省古生物专委会多次联合召开学术年会,促进了省内外古生物研究信息的互通,为我会的古生物研究工作与省内外的古生物研究者交流与项目合作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008年,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我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和南京大学地科院、校研究生会联合召开了“全国地学博士生论坛”,同年,首届全国博士生“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也在南京大学举行,全国5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近250位在读博士生参会,共收到论文233篇并编辑出版了论文集。学术论坛的举办不仅启发了地学博士生的科学思维,也增强了博士生们开发利用、保护地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博士生群体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3、成功举办江苏省地质学会成立50周年庆典暨学术报告会

        2011年11月19日,庆祝江苏省地质学会成立50周年暨学术报告会在南京举行,中国地质学会、省科协、省民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地勘局领导; 两院院士代表;我会全体理事以及省内外兄弟学会的代表等出席了会议。江苏省副省长徐鸣专门发来贺信,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江苏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崇高敬意,他高度评价了江苏省地质学会50年取得的成就,要求省地质学会要继往开来,努力创新,再创地质学会工作新的辉煌。大会回顾了学会50年的光辉历程,对今后较长时间内的工作做了布置;表彰了学会活动积极分子;听取了院士学术报告。为配合50周年庆典,学会还公开出版了《江苏省地质学会50周年》文集,以及《江苏省地质学会50年》画册和2012年地学风光台历。整个庆典活动热烈、勤俭、高效,发挥了检阅成果、鼓舞士气、明确发展方向的良好效果。

        4、组织专家学者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进行地学考察

       组织地学考察、吸取兄弟单位和部门地质科研和找矿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开拓江苏地矿科研、生产和管理工作的视野,一直是我会坚持的做法。5年多来,我会每年都要自行组织或者参与有关理事单位发起的地学考察活动。如,2009年5月,由基础地质和地球化学专委会组织,由南大地科院和省地质学会有关专家一行20多人组成的考察团,对中国东部最大的活动断裂——郯庐断裂带(郯城段)的地质构造现象进行了为期2天的野外考察,并与临沂市地震局、郯城县地震局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地震地质学术交流。

2010年1月,基础地质和地球化学专委会,组织10多位教授和博士生和地质学会专家对世界地质公园——浙江温州雁荡山流纹层火山岩及火山构造进行了野外考察。

2011年6月,地球化学和基础地质专委会组团对山东省昌乐县乔官镇第三纪玄武岩古火山口、蓝宝石原生产地和临朐县山旺组化石剖面进行了地学考察,并与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和潍坊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交流座谈。

2009年8月,我会组织了来自省内地矿、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专家、基层干部组成的赴西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考察团。与西藏同行进行了业务交流,还看望、慰问了江苏援藏干部。

2010年,我会组织了来自市、县、区国土资源局分管地矿的同志对西部地区的地质公园进行了实地考察。使基层的管理干部对地质公园申报和建设有了深刻的了解,也看到了与这些地区在地质公园申报、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对本地区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增添了信心。

    二、积极开展科普活动,为提高全社会地质科学素质服务

        宣传普及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是本学会章程中规定的宗旨。充分发挥地学科技人才密集的优势,动员和组织广大会员和地学科技工作者投入到宣传科学精神、普及地学知识是地质学会的一贯做法。5年来,学会在“世界地球日”、“科普周”、“地学夏令营”、“全省青少年国土资源知识培训班”等方面,开展了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培养和锻炼了地学科普队伍,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持续举行“世界地球日”活动,成为我会地学科普的品牌  

       自1991年到2012年连续22年,每年在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学会都会根据国土资源部要求,在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组织下,举办新闻发布会、专题讲座,针对社会和广大的青少年宣传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相关知识;开展广场地学知识咨询;印发地学科普知识宣传资料。

近年来,我会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不断有所创新,如2008年,为配合4.22世界地球日活动,学会和国土资源厅联合主办了“认识地球——走进江苏地质公园”摄影比赛,有60多人的180幅作品参赛,并请专家进行评审并颁奖。

2009年,为纪念第40个“世界地球日”,学会与省国土资源厅联合编印并发放了“江苏地学剪影”科普画册,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广泛欢迎。

2011年,根据国土资源部和中国地质学会的要求,在世界地球日期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科普宣传活动。我会和省厅联合举办了主题报告会、中小学科普讲座和广场科普咨询,发放地学科普资料3000多份。在学会理事单位和有关场馆的支持下,我会编印了“江苏地学科普场馆巡礼”地学科普读物一本,受到我会理事单位、地学科普场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2、积极参加省“科普周”、“全国科普日”活动

2007年以来,学会每年都积极参加省科协举办的科普周的开幕式、在市民广场和南京地质博物馆等地举行科普宣传活动。每年科普周期间还要举行2-3场地学科普讲座,讲座内容紧贴社会热门问题,如结合国内外地质灾害和环境灾害的实例,讲解地震预防知识、海啸知识、核污染常识、矿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专题。

科普委员会与多所中小学挂钩,定期派专家去举行地学科普讲座。多年来,已与南京的北京东路小学、青云巷小学和六合实验小学,梅园中学、第九中学、第十三中学等学校建立了长期的科普讲座联系。科普专委会秘书长周晓丹同志还担任了省内多家中小学的课外科普辅导员。

    3、精心组织“地学夏令营”和“青少年国土资源知识培训班”

向青少年普及地学科技知识,是多年来学会始终坚持的作法。2010年,学会派团参加了中国地质学会举办的全国青少年地学夏令营,我会派出的小营员撰写的小论文还获得优秀小论文奖。

2004年到2007年连续四年,学会与省国土资源厅联合举办了“江苏省青少年国土资源科普知识培训班”,来自省内有关中学的200多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参加了培训活动。学员们通过5-6天的课堂学习和野外地质考察,学习和掌握了初步的国土资源科普方面的知识,增强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收获很大,每期学员们都认真撰写地学科普知识小论文。教师还对其中评选出的优秀小论文进行讲解,并颁发获奖证书。

    4、发挥地学科普场馆的作用,协助地方申报地质公园,推进科普场馆建设

支持和协助地方政府建设地质公园和地学科普场馆,是地质学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近几年来,旅游专委会和科普专委会为江苏地质公园建设和各地地学科普场馆的建设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旅游专委会、科普专委会依托南京地质博物馆,联合有关地质科研单位,协助地方成功申报了连云港花果山国家地质公园、太湖西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常熟虞山省级地质公园。协助地方政府、国土资源局和学校建成了南京地质博物馆无锡分馆、扬州地质博物馆、金坛市国土资源馆、江阴市国土资源陈列馆、苏州西山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常州市城东小学地质陈列馆、华东地勘局地质陈列馆、高淳县科技活动中心、徐州市国土资源局矿物和观赏石陈列大厅等等。

在南京地质博物馆改扩建工程项目中,科普专委会的专家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与有关院校的专家一起,为新老馆的展陈撰写内容设计,配合建设单位为南京地质博物馆施工和布展出谋划策,节约了经费,提高了展示效果。

5、组织科普委员进行科学考察,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

为了提高科普委员自身的知识素养,增强和更新他们的专业知识,2008年、2010年和2012年,科普委员会分别组织部分来自学校、地质单位的科普委员和市县国土资源局的分管领导,举办了“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三清山、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和“重庆武隆岩溶天坑国家地质公园”的科考活动。扩充了科普委员们的地学知识积累,也为科普委员从事地质科普活动增加了新鲜的内容。

 6、充分利用新型媒体,扩大地学科普的受众面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除了重大活动事先联络传统媒体采访报道外,我会科普委还有意识的利用省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南京地质博物馆独立网站、新浪微博等媒体形式,扩大地学知识的受众范围。目前,已定期在世界地球日、科普周等科普活动期间投放网站文章和宣传飘动广告。还在影响广泛的新浪微博上建成了南京地质博物馆官方微博(认证)、南京地博、南京地质博物馆讲解部等微博,不定期的发布和介绍地质常识、中外地学历史典故、地学人物介绍、重要地学专业活动信息等等内容,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和地学爱好者粉丝,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开展举荐和评优活动,促进优秀地质科技人才成长

    近年来,学会通过大力开展举荐和评优工作,促进了全省优秀地质科技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也激励了广大会员和地学工作者,为发展地质科研和国土资源事业做出新贡献。

    2008年,我会向中国地质学会设立的“金、银锤奖”和“黄汲清青年科技奖”推荐了3名“金锤奖、银锤奖”候选人,其中江苏省煤炭地质局何黄生同志获“银锤奖”。

    2008年,经我会向省科协推选,江苏省地质资料馆王传礼同志荣获第八届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是由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科协面对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行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专门设立的奖项。每2年评选一次。由省地质学会进行推荐和初评,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科协组织专家终评和批准。2008年和2010年,经我会初评,报省国土资源厅和省科协专家评审,共有48位同志荣获“江苏省地质优秀科技工作者的称号。该奖项的设立,对于加强江苏国土资源管理,促进地勘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努力打造优秀期刊,为地质科技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在中国地质学会的关怀和指导下,2008年5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原《江苏地质》正式更名为《地质学刊》,由中国地质学会、江苏省地质学会和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共同主办。

近年来,通过联合主办期刊栏目、组成栏目专家组、加强与各地矿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开通《地质学刊》独立网站等措施,刊物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印刷装帧水平逐年改善,办刊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地质学刊》的影响因子、学科影响指标、总被引频次等质量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网上用户遍布国内各省区,以及许多国家和地区。目前,《地质学刊》保持着江苏和华东地区多项优秀称号。同时,长期为国内外多家知名文摘数据库收录。

五、面向地质科研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提供优质服务

   发挥学会学科齐全、人才济济优势,面向地质科研与生产,以及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服务,是发挥地质学会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环节。

    1、配合省国土资源厅开展技术培训工作

    环境专委会配合省国土资源厅承办的《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培训班,分别于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在南京举办。参训人员为江苏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甲、乙级资质单位技术人员和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学会聘请专家授课,学员参加统一笔试考试。考试合格者,由省厅颁发上岗资格证书。

2008年,地质勘察专委会在南京举办“地质勘查技术培训班”,参训的有各市县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地勘单位项目负责的技术人员。培训班专家分别讲解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勘查规范总则》、《矿产勘查主要物探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固体矿产勘查评价主要技术方法选择与要求》、《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编录技术要求》、《矿区水工环地质工作技术要求》、《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图件编制与数字地质》。

2009年,地质勘查专委会配合省厅举办了全省地勘基础业务技术培训班,来自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和地勘行业的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

    2、接受委托举行地灾报告评优活动

    2009年2月,为贯彻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方法》根据国土资源厅的工作要求,环境地质专委会开展了对自开展灾害评估工作以来完成的一、二、三级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质量和水平进行了评优活动。

    3、接受中国地质学会委托对全省地质科技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中国科协指定中国地质学会开展全国地质科技人员现状问卷调查,我会有幸参与了此项工作,在各理事单位和广大会员的积极配合下,共同完成调查问卷783份,受到了中国地质学会的表扬。

 4、积极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活动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在全国开展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通知,按照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学会对大讨论工作进行了布置,并于2009年6月在宁召开了“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座谈会,出席这次座谈会的省地质、煤炭、有色、地震、东南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就地质人才培养、稳定队伍,国内、国外地质找矿、地矿体制、地质科技创新、地质环境等相关热门话题进行了大讨论。

5、组织专家关注民生,开展苏北降氟水改造研究

2006-2008年,学会组织专家承担了省厅下达的《江苏省含氟浅层地下水处理技术研究》项目,项目以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经特殊加工研制出高效、经济、便捷的除氟滤料产品,设计了多功能除氟装置和合理的工艺流程,并以江苏丰县农村自来水厂为试点,工程示范试验获得成功。日处理水量200吨,吨水处理成本0.11元,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处理后的水中氟含量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除氟效果明显稳定。该项目获江苏省科技项目3等奖。

六、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努力办好地质科技工作者之家

第九届理事会高度重视学会的自身建设,按照“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的要求,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民主办会,不断提高为会员单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1、注重会员的发展工作,夯实学会的基础

    5年来,在各理事单位的协助下,我会共发展会员300多人。他们大多数是工作在地质科研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到2011年底,我会个人会员已发展到2251人,单位会员55个。理事单位和会员覆盖了全省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相关院校及科研院所,学会的影响力在不断的扩大。

    2、加强集体领导,发扬民主办会的优良传统

    坚持“理事们要理事,理事会理大事”的原则,我会坚持每年召开1次理事会,召开1至2次理事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学会的重大事项和工作方向。秘书处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确保学会活动的正常运转,学会秘书处坚持每年召开4次秘书长会议,研究落实理事会和理事长办公会议所决定的工作方针和内容,研究和处理学会日常工作,动员和发动会员积极参与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为会员服务的水平

    学会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议制度、会员管理制度和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制度。秘书处在各项管理制度下开展工作,使学会的各项工作日趋规范化。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始终坚持学会的宗旨,围绕国土资源系统地质工作的中心,强化服务,充分发挥学会的作用,以良好的服务意识、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比较圆满地完成了第九届理事会的目标任务。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有如下深刻体会:一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是做好学会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会员和会员单位的关心和参与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关键;三是明确定位、坚持服务宗旨,是做好学会工作的基础;四是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办好学会工作的重要条件。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地质工作和地质科研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处在一个新的转折关头,迫切需要学会发挥跨部门、跨行业、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为促进地质工作和地质科研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做好服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无论是服务意识、还是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上都还是有相当大的改善空间。在服务手段方式方法上,还需要新的探索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一支专业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能开拓创新的学会干部队伍,以适应现代地质工作的要求;二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开展不平衡。几年来,学会秘书处虽召开了几次专业委员会主任会议,但对专业委员会工作的指导还不够。个别专业委员会五年内一直没有开展活动。三是学会开展的活动形式不够灵活多样。学会各项活动参与的人员不够广泛,学会的社会形象不够鲜明,知名度大的活动品牌项目不够多。

                       

             关于第十届理事会工作目标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苏两个率先的实践也呼唤广大地质工作者为之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新的形势下,省地质学会要准确定位、明确使命、坚持创新、注重服务。这是在新形势下做好学会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学会是党领导下的社会群众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建设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江苏两个率先宏伟目标的重要力量。地质学会拥有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和人才密集的优势。因此,学会今后的工作就是要团结和带领广大会员要紧紧围绕江苏又快又好推进“两个率先”的中心任务,努力破解江苏的资源环境发展的难题,为江苏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和江苏地质科技事业的新发展多作贡献。

   本次代表大会,将要产生第十届理事会,新理事会肩负着历史的责任,因此,我们对第十届理事会的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大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地质科技进步

   创新是推动学会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会各项工作发展的源泉。学会要大力推动地质科技创新,不断探索和创新学术交流方式、方法,要到野外去、到现场去,召开学术会议,举办学术活动。要特别重视原创性地质科技成果的交流与推广。要继续办好《地质学刊》,努力提高办刊质量,并使之进入科技核心期刊行列。要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弘扬先进的地质文化,脚踏实地为地学发展做贡献。

二、突出主题,创新性的做好地质科普宣传

普及地学科普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党中央的要求,是人民的期望,也是地质学会重要任务。今后,学会的科普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充分利用公共媒体手段,做好宣传。利用省厅网站、学会网站、学会认证微博和南京地质博物馆网站及微博,以及各理事单位的网站,突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系统内外的地质科学知识的宣传,要强化各理事单位地质科普资源和成果的共享。二是继续协助市、县搞好地学科普场馆的建设。通过这些工作,扩大学会地质科普宣传的社会影响力,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科学带来的知识和乐趣。三是多出一些地学科普读物。要鼓励更多的地质科技工作者成为地学科普工作者,为公众提供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四是针对社会热点开展科普活动。要组织好各领域的地质专家,针对热点问题为中小学生开展的科普宣传讲座活动,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地质事业的浓厚兴趣。

、继续大力推荐人才,推动地质科技队伍人才建设

    培养和推荐地质科技人才,是学会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后要开展全省地质科技人才资源的现状调查,掌握人才资源的真实情况,更好的发挥地质科技人才的作用,积极提供地质咨询建议。要继续做好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银锤奖”及“黄汲清青年科技术奖”和每年一次的“双十”成果奖的推荐工作;作好江苏省“科技奖”青年科技奖的推荐工作;做好国土资源厅和省科协“江苏省优秀地质科技工作者”的评选工作;做好注册地质工程师的推荐工作。

四、以创新的精神,开拓学会工作的新领域

学会要充分发挥人才荟萃的优势,认真完成政府委托和转移的各项工作任务,要认真做好技术培训和技术人员的再教育的工作,要开展学术研究,特别是地学的前沿研究工作,发挥老会员和老地质工作者的作用,同时积极鼓励年轻的地质科技人员,为江苏地球科学进步和地勘行业的发展、地质找矿的突破脱颖而出,做出贡献。积极调整专业委员会的设置,使专委会更好地开展工作。

五、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为会员和社会服务的能力

进一步加大在地勘单位、科研院所、地学院校和各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学会建设力度,建立常务理事单位、联络工作秘书会议制度,明确负责人员,加强与会员和会员单位的联系与沟通,强化为会员的服务意识。确立以会员为主题的理念。实现民主决策、民主办公。加强秘书处的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秘书处,加强作风建设,提高秘书处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各位代表,各位理事,第九届理事会的任务已经完成。江苏省地质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即将产生。我相信,在中国地质学会、省科协和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在各理事单位和广大会员的支持下,新一届理事会一定会认真履行职责,以地质科技为本,把加强党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激发地质科技工作找矿突破的创造热情和创造活动作为重要目标,把竭诚为地质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的任务,努力开创学会工作的新局面,为江苏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To Top